

残疾人“三基”调查
为详尽掌握全盟残疾人的基本情况、基本需求和基本可利用资源(简称“三基”),盟残联决定于2008年开始在全盟范围开展残疾人“三基”调查,本次调查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:一是2007年底设计表格,下发80号文件,要求各地深入开展。二是针对各旗县市(区)工作进展不一、质量不一的现象,盟行署给各旗县市(区)于2008年5月下发锡署办发[2008]79号文《关于印发残疾人“三基”调查实施方案》。三是盟残联于2008年6月中旬在太仆寺旗召开为期2天的“三基”调查培训班。四是随后各旗县市(区)纷纷出台了各自的实施方案、成立了相应的调查领导小组,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,逐级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,全面开展“三基”调查工作。各地还利用当地电视台、社区公布栏等媒体多次宣传,并采取残联干部分片承包的方式,逐户进行调查登记。盟残联8月下旬组成3个调查小组,对各旗县市(区)“三基”调查工作进行随机抽查,现全盟“三基”调查已经全部结束,调查情况综合分析如下。
一、“三基”调查总体情况
(一)基本情况
全盟有各类残疾人50058人,占全盟总人口(987389人)的5.06%;
按残疾类别分布,肢体残疾29343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58.62%;视力残疾5266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10.52%;听力残疾4239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8.47%;言语残疾1402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2.8%; 智力残疾4588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9.17%;精神残疾2358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4.71%; 多重残疾2862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5.71%。
按年龄分布,0--18周岁的残疾人有1506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3.01%;18--60周岁的残疾人27542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55.02%;60周岁以上(含60岁)的残疾人21010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41.97%。
按性别分布,男性残疾人30270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60.47%;女性残疾人19788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39.53%,即男性残疾人为女性残疾人的1.53倍。
按地域分布,城镇残疾人有18862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37.68%;农牧区残疾人31196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62.32%,即农牧区残疾人是城镇残疾人的1.65倍。
按婚姻状况分布,已婚的残疾人38526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76.96%;未婚的残疾人11532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23.04%。
按就业情况分布,已就业的12624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25.22%;待业的11051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22.08%;无劳动能力的26383人,占残疾人总口的52.7%。
按民族状况分布,汉族的33093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66.11%;少数民族的16965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33.89%。
按办证情况分布,已办证的有21694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43.34%;未办证的有28364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56.66%,未办证的多数为老年人、未成年人及农牧区的残疾人。
从其他情况来看,重度残疾人有7769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15.52%;一户多残的有2766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5.53%;先天的残疾人有9043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18.07%;享受低保的残疾人有17812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35.58%,其中农牧区参加低保的有11887人,占享受低保残疾人的66.73%;享受医疗保险的残疾人有31323人,占残疾人总数的32.57%,其中农牧区的有27432人,占参加医保的85.82%。
(二)基本需求
本次“三基”调查显示,我盟残疾人中有医疗服务与救助需求的达70%以上;有救助或扶持需求的近70%;有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、辅助器具需求的超过30%;20%的残疾人有就业劳动需求的,有就学需求、维权需求及其它需求的也在呈上升趋势。
(三)基本可利用资源
我盟除锡市、东乌、太旗、乌拉盖,其余各旗县市都有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;各地都设有残疾人康复中心,都在当地医院设有康复科;盟直有锡盟技工学校、赋康盲人按摩服务中心、北方跃龙职业培训学校、云华蒙古民族服饰发展有限公司、麒鹰保健按摩服务中心等5个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,各旗县市(区)都有各自的技能培训基地。部分旗县市(区)利用社区成立康复指导站为残疾提供康复指导。上一篇:
下一篇: